天門男孩“黑戶”25年 因愛“重生”

更新時間: 2016/4/22 20:00:00  點擊: 12

  原標題:天門男孩“黑戶”25年 因愛“重生”

  荊楚網消息(記者 胡毅通訊員盧薇、劉雲)16年前,來自外地的前夫棄她而去,只留下一個與她豪無血緣關系的孩子,她貧窮流離,卻不曾泯滅對這個“黑戶”孩子的愛。

  “黑戶”25年,男孩江江(化名)經歷無數辛酸。終於,在天門市公安機關的幫助下,乘著新政策的春風,江江成為天門第一例通過司法公證獲得收養許可後辦理身份證的例子,不知自己來自何方的他,從此永遠歸屬養母余萍(化名)所在的天門佛子山。

  2016年2月中旬,新春氣息正濃,天門佛子山派出所裏,戶籍民警鄧心慧微笑著將一張臨時身份證遞給窗口前的小夥子,小夥子激動地捧著身份證左瞅右瞅,好半天冒出一句:

  “25年了,我終於有了身份,我媽也能放心了。”

  “這次出去只管坐火車。”鄧心慧笑道。

  屋外的一聲鞭炮喧囂了佛子山小鎮,此刻起,江江的人生似乎也迎來新春。

  25年黑戶,他是人群中最孤寂的1300萬分之一

  在江江的記憶裏,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飯館裏洗碗,老板管兩餐飯,沒有工資。

  “做過很多份工作,但都是洗碗做衣服之類的,我也想過學點什麽技能,但是不能報名,想進一個好點的公司,更加不可能。”江江的笑容裏帶著幾分苦澀。

  有這樣一個“弱勢群體”,因為沒有公民最基本的戶口,他們不能像正常人一樣上學、買火車票、享受醫保……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國約有1300萬這樣的人口,也就是俗稱的“黑戶”。

  而江江,就是人群中最孤寂的1300萬分之一。

  “我這個孩子從小就聰明,個子又高長得也好,但是一個‘黑戶’,多少事是想都不能想的。”4月7日,天門佛子山鎮,余萍說起這番話時神情激動,“本來遇到個很好的姑娘吖,別人不嫌他沒爹沒媽,但因為沒身份證,結婚證也領不了,最後還是沒成。”

  江江遇到的女孩叫盼盼,溫柔美麗,哪怕得知江江的家庭情況也要和他在一起,2011年,盼盼和江江一起回來見余萍,還給余萍買了一雙鞋,那雙鞋子她到現在都舍不得穿。

  因為想給心愛的姑娘一個法律的承諾,江江比過去的任何時候都渴望擁有“身份證”,可是這條路並不好走,兩人處處碰壁,在世俗的藩籬裏苦苦相守3年後,最終還是迫於女方家人的壓力分開。

  “黑戶”的愛情落敗給現實,幾乎對身份證失去信心的江江卻沒有想到,余萍會從此為他踏上一條“身份”求索之路。

  一個村婦的愛與勇,她為養子踏上“身份”求索之路

  2015年7月,余萍來到佛子山鎮派出所。派出所的民警們已經記不清這是第幾次接待這位執著的婦女,但是除了安慰之外,此時的他們確實也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辦法。

  “沒辦法,這個孩子的過去就像缺失了一樣,像是‘天上掉下來’的。”佛子山派出所所長伍代華無奈地說。

  “天上掉下來”的孩子,此話卻正戳中了余萍和江江的心。江江叫了余萍20多年的媽媽,事實上,兩人沒有任何血緣關系。

  1996年的3月,春寒料峭,30歲的余萍從一個磚瓦廠帶回了穿得破破爛爛的江江。那時江江不到5歲,他的生身父親是個誰都不曉得來歷的外地人,是喪夫的余萍的第二任丈夫。

  當天晚上,余萍給這個小家夥洗澡,洗出了幾大盆黑水,又給他換上新衣服,晚上隨她一起睡在魚池的棚子裏。

  就算過去很多年,江江都隱約記得這些事,在這個不知道父母之愛為何物的孩子心裏,這是人生第一份彌足珍貴的溫暖。

  余萍告訴記者,江江的父親2000年年尾不告而別,臨走前將家裏的雞、狗、板車賣得一幹二凈。為了給幾個孩子賺生活費,余萍去了別人口裏容易賺錢的北京,賣報紙,做保姆,所有的錢幾乎都寄回家裏。

  “媽,你連哥哥弟弟都養不活了,我要去賺錢,長大了報你的恩。”當時未滿10歲的江江哭著說。少年持重的他開始在飯館洗盤子,跟著別人去做衣服,年歲越大,沒有身份證的弊端越發顯露,任他再聰明再有心,“黑戶“的身份就像一道銀河,將他與想要的生活狠狠隔絕開來。

  當成年後的江江遭遇愛情的打擊後,余萍決定傾其所有的力氣為孩子落個戶,一路走來,她不知跑了多少次派出所,不知道問了多少人,從滿懷信心,到失去信心,再到重拾信心,循環著,也毅然著。

  “我們會密切關註戶籍的最新消息,一定幫您把孩子的戶口辦下來。“佛子山派出所的民警們如此說,也如此做著,他們積極聯系市局戶政科,等待著一個破冰之法。

  2015年12月6日,余萍又來到佛子山派出所。

  “我的孩子太苦了,不給他一個身份,我死都不會閉眼。”

  政策春風來“破冰” 天門民警助“黑戶”男孩取得“身份”

  2016年1月的一天,佛子山派出所分管戶籍的教導員李國紅突然接到一個電話,備註顯示是市公安局戶政科負責人。

  該負責人在電話也止不住的高興:“老李,有法子了,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的意見》的文件,提出要全面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切實保障每個公民依法登記一個常住戶口,禁止設立不符合戶口登記規定的任何前置條件,江江可以上戶口了!”

  這份文件中明文規定:未辦理收養手續的事實收養無戶口人員。未辦理收養登記的事實收養無戶口人員,當事人可以向民政部門申請按照規定辦理收養登記,憑申領的《收養登記證》、收養人的居民戶口簿,申請辦理常住戶口登記。1999年4月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的決定》施行前,國內公民私自收養子女未辦理收養登記的,當事人可以按照規定向公證機構申請辦理事實收養公證,經公安機關調查核實尚未辦理戶口登記的,可以憑事實收養公證書、收養人的居民戶口簿,申請辦理常住戶口登記。

  “也就是說,這第一步,便是通過司法公證取得《收養登記證》。”李國紅心裏無比喜悅,“事不宜遲,現在就去告訴他們。”

  那段時間,佛子山派出所的民警細致指導江江和余萍準備相關資料進行司法公證,又深入佛子山鎮店咀村進行情況調查,通過走訪村幹部、村民,將江江的出生日期進行了推算。

  一步一步,終於走向光明之處。

  2月中旬,江江接到佛子山派出所的電話,告知他過來照身份證登記照,不日之後,他將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

  在拍攝身份證照片的鏡頭前,江江先是神情嚴肅,而後又抑制不住笑容,佛子山派出所的民警耐心地引導著他,直到那張照片圓滿定格。

  民警們怎麽會不理解這個小夥子的開心和期待呢,哪怕,黑戶25年,他已經在無邊的黑暗中度過了一生幾乎三分之一的時間。但是從此刻起,他將和億億萬萬普通的中國公民一樣,“光明正大”地活著。

  2月29日,江江的正式身份證下來了,余萍用人生第一個快遞迅速寄到了兒子所在的地方。拿身份證時,這個農村婦女連連感謝著民警,激動得手足無措。

  “我的兒重新托了回人身。”余萍摩挲著那張印著兒子照片以及和自己一個歸屬地的身份證,話一說完,眼淚便落了下來。